“達標爭先”“特色發展”合轍而行
自學校形態的教育出現之后,教育的“共性”與“個性”關系處理及實踐形式就成了一個重要題目,而當“班級授課制”為主要辦學形式的“現代學校制度”出現之后,這一問題不僅未能有效解決,爭論反而進一步放大。我國高等教育學奠基人、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潘懋元指出,“雙一流”的建設標準泛化到各級各類高校,統一衡量標準阻礙了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教育發展的“同質化”傾向愈演愈烈。不僅高等教育是如此,包括職教在內的各級各類各層次教育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此,把“個性”與“共性”相融合,是教育包括職教在內各類教育科學發展的和諧取向和理想愿景。
人的“共性”與“個性”融合,是包括職教在內的各類教育“共性”與“個性”相互融合的基礎。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因而必須以教育對象的“個性”作為教育的基礎和邏輯起點并因材施教。但是,由于社會化大生產大規模的人才需求,使得教育偏向于重視人的“共性”發展,從而導致人的“個性”被忽視甚至被泯滅。因此,不論是基礎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或是高等教育,都不應該將“共性”要求與“個性”發展對立起來,因為人的“共性”與“個性”是相互融合的。
教育的“共性”與“個性”融合,是包括職校在內的各類學?!皹藴省迸c“特色”的基礎。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深深烙上了“社會”的印記。因此,特定時空、特定社會的教育也必然會體現這個社會的“共性”要求。由此可見,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提出適應所處社會甚至具有前瞻性發展的“共性”要求,是社會對人才培養規格的應然要求和愿景期盼,也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建設標準。這個“標準”只是基本規定,也是底線要求。當下中國包括職教在內的各類教育,都應該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視為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教育的人才規格可以有階段性的要求。這既是人的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個性”顯現,也是不同教育類型的“特質”體現,更是不同學校的“特色”彰顯?;A教育的特質就在于為受教育者的可持續性發展“夯實基礎”,職教就是要注重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受教育者提供必要應對崗位要求的“職業準備”,高等教育也要從學術型和應用型等做好高端人才的“定向教育”。
職校的“標準”與“特色”融合,是包括職教在內的各類教育實踐主體“達標爭先”與“特色發展”的生動表現。教育實踐活動是生動的、豐富的、多彩的。作為教育實踐的主體,各級各類學校皆依據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形成自身的發展態勢。但是,在態勢的背后還應有各類教育的“基本遵循”,用教育語言概言之就是教育的各類“標準”。當下,在已經建成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的中國,強調教育的“共性”也是必然的。因為,作為社會民生工程之一的教育實踐,已經不僅僅是教育人關注的課題,也是人民群眾重點關注的社會熱點。面向人人的具有普惠性質的職教,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皝y花漸欲迷人眼”的各類教育現象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且被社會上各種負面輿論所左右。就職教領域而言,職教長期被視為弱勢教育、學業失敗者的教育,從而導致國家倡導的“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職教正向價值取向被扭曲。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以及教育研究者,要從“共性”上形成符合教育科學的各類教育標準體系,從而有利于各類教育實踐主體“達標爭先”。但切不可出現標準的簡單化,也不可將標準泛化。社會輿論以及對教育的觀感往往是經驗判斷,只反映了教育的某個方面,但不是全部。因此,既要用社會公眾能理解的話語回應社會對包括職教在內的各類教育問題的關切,又要讓體現教育品質的教育話語成為群眾用語。
對于職教而言,一是要營造利于職教發展的語境,讓“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等話語成為社會公眾科學理解職教的常用語。二是要構建利于職教發展的情境,讓面向豐富多彩職業世界的各類職教辦學主體自主發展,并形成“特色發展”態勢。三是要創造利于職教發展的意境,讓充滿發展生機的職教“科學發展”。為此,要以辯證的而非極端的態度審視職教的發展,既不要因為當下職教發展境遇不良而過度夸大職教的功能,也不要在不必要的比較中自慚形穢。要遵循人才發展與職業發展的規律,防止職教辦學中的“教育鐘擺”現象,將職教辦成重技能輕理論的“職業培訓”或者辦成重理論輕技能的“精英教育”。中國職教要在堅持“教育性”這一共性的基礎上彰顯“職業性”這一個性,繼續推進各級各類學?!斑_標爭先”與“特色發展”的合轍而行。
(作者:徐健,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