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已成為高職高水平現代化院校和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建設的增長極,高職院校對補齊“科研短板”已基本形成共識。
那么,高職的科研應從哪里切入呢?對高職院校教師來說,最容易入手的不過是寫論文了,然而,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深思。中國在全球論文數方面進步非???,但在技術進步方面仍然很落后。一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已達40%,而我們僅10%左右;發達國家的創新性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0%,而我們才39%。二是專利創新指標低。在美國、歐盟和日本,尋求保護的專利是評價創新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此,中國僅為2.4%,美國為7.84%,日本為7.58%。三是核心技術少。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是外資企業產品,自主品牌不足10%,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還沒有競爭力。
高職教師研究的重點應放在應用與開發研究上,只有解決生產中的“真問題”,才會有與企業家“第二次握手”的機會。
解決生產中的“真問題”關鍵在技術:一種是以“物”為載體來實現的,主要包括核心產品和生產設備創新等“硬技術”;另一種是以“人”為載體,在生產、管理或者營銷過程中得以體現,如生產工藝和管理創新(包括決策創新和營銷創新)的“軟技術”。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智力保障的責任,由此也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科研,應在地方經濟背景、地方支柱產業、地方文化的依托下,主要開展應用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等工作。因此,高職院??蒲袘约夹g開發研究為主,以與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為主。另一方面,一個項目能否結題鑒定,也不能僅僅以發表幾篇論文為標準,應該重點關注具體實施及實施后的效益,其中包括對教學的反哺。
“技術”研發主要不是一個思辨的過程,而是一個知行合一、手腦并用的行動過程。如果說科研是提升教師能力的一條途徑,那么對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只有通過“技術”的研發,才能提升教師的專業實務能力。
“技術”是連接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橋梁與紐帶,是高職院校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那些能夠開展“立地式”研發服務的高職院校獲得了企業的高度認同,具有“技術”產品的學生,成為企業爭聘的對象,保證了高質量就業;那些學生評價排在前面的教師,多是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或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教師,得益于這些教師在企業界的影響力,學生的實習都能夠得以順利安排與實施,從而保證了學生培養質量。
作為國家一流大學,無疑是要頂天的,引領世界科技進步,推動人類社會前行;作為高水平的高職院校,必須是接地的,與產業界結盟,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結合。高職教師只有通過推動“技術”的發展,才能為企業和國家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馬仁秒 王煒波 單位:臺州職業技術學院)